世界艾滋病日 | 2030年消除艾滋病,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本年度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是Right to Health)。来自北京地坛医院的张福杰教授告诉搜狐健康编辑,艾滋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发达国家(城市)患病率得到良好控制,但对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世界艾滋病日

医生简介:张福杰,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诊治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耐药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性病艾滋病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计生委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

张福杰介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研究认为,如果在2020年实现三个“90%”(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2030年实现三个“95%”,那么可以说艾滋病得到了“消除”,还不能说“根除、终结”。这意味着年新发感染率小于1%,是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从我国来看,面对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结核、疟疾,其中疟疾我们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结核、艾滋病仍是重大的健康危害问题,艾滋病更是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一: 90%的知晓率

了解究竟哪些人得病,多少人得病,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感染HIV病毒后,身体在初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能像流感一样有感冒发烧的症状,这种症状是可以自愈的,不被重视,可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当疾病进入无症状期,不做HIV抗体检查很难发现患病,6—10年的无症状期,得到诊断的患者并不多。

病毒在体内不断增殖,很多患者可能到了比较严重的时期即艾滋病期才发现自己被感染,此时体内CD4的水平很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有人在出现常人少见的感染性疾病(如肺孢子虫病)或者肿瘤(卡波西肉瘤)的时候,有些在医院做其他手术的准备的时候才被确诊。

早期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早期治疗病人活的会更长,CD4很低的时候,预期寿命比CD4高的人要短很多;确诊很晚,一方面是难以治疗,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传染给别人了。尽早确诊,保护自己也是降低病毒传播力度的有效方法。

挑战二:90%的治疗率

张福杰说, 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都可得到免费咨询和检测;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遗孤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是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不能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我们国家希望把所有的HIV阳性的患者都纳入治疗的范畴里面。

可以看到,国家对于艾滋病的免费治疗投入很高,但还有一部分患者拒绝治疗,一方面是担心药物的毒副反应,另一方面就是每天服药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担心社会不接纳自己。原因很多,一部分人不接受治疗,一部分人中途退出,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每年大概有6%—9%的患者退出治疗,不配合治疗对总体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挑战三:治疗成功率达标,但仍存在差距

张福杰介绍,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如果按照规律治疗的患者计算,他们每年做一次病毒载量检测,91%的人的抗病毒治疗是成功的。但是这个数字不能过分乐观,还有不少人并没有查,比如忘记了或者外出务工没时间查——规律治疗,定期检查的患者控制成功率在90%以上,北京地坛医院这个数字是98%。

张福杰说,我国的艾滋病用药和世界水平还有差距。国际上艾滋病药物共有六大类三十多种被批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用药种类很有限。关于艾滋病的治疗指南,第一类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第二类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制定的指南,即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有十一种药;我国成人免费的一线二线用药只有七种。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每一种都可能有3%—4%的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比如严重的皮疹;有些药品会通过肝脏P450通路代谢,与一些降脂药、抗抑郁药有所冲突。因此在免费药品的层面,有时会感到选择面是很有限的。其他的药品有些可以在市场上花钱买到,有些国家还未批准上市。

在检测方面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如在发达国家治疗前需要做耐药监测,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病毒载量,在我国每年进行一次。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就可能滞后发现病毒学失败。如果能够及时的监测,就可以早期发现病毒学失败,从而及时更换二线药物、减少耐药发生。不仅对患者的治疗很重要,对将来减少耐药的传播同样重要。

从北京地坛医院的数据看,今年的新病人原发耐药大约5%,换句话说,这些患者尽管以前没有治疗,某些抗病毒药物他们已经不能使用了,将来耐药问题是全球的巨大问题和挑战。

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依从性不好,没有遵从医嘱按时服药,经常漏服药,这样就造成耐药。这就是医务人员不可控的,所以说相比较其他的疾病治疗复杂的多。

挑战四:让患者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是很多慢性病治疗的目标。张福杰介绍,想要战胜艾滋病,未来的路还很长。首先我们需要新药,正在探索功能性治愈,终极目标是彻底治愈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尽早治疗坚持服药,并且药物防控效果好,那么可以活的很久。但是,艾滋病治疗不能仅仅着眼于病毒载量一个指标,对于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慢性病同样也需要纳入考虑的范畴。

艾滋病患者在比较早的时期接受治疗,可以大大的延长寿命,但是艾滋病病毒没有从机体中根除,与HIV阴性的人群相比,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肝、肾、代谢、内分泌和神经认知下降和非指证性肿瘤等发病率。过去医疗机构和患者忽视了这些,患者要定期的做这些疾病的检查或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抗病毒治疗只是艾滋病医疗的一部分。再有就是患者的心理问题。因为得了艾滋病这种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疾病世界艾滋病日,其他的性病往往会伴随出现,比如梅毒、尖锐湿疣。患者自身有更大的压力、负担,甚至心理问题。每天服药、定期就医会给患者一些心理暗示,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张福杰说,这种心理负担很难完全消除。再者,社会上有些个人和单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接受,甚至歧视的现象,造成这部分人的就业、就学和就医等麻烦和困难。需要在抗病毒治疗外,通过同伴教育、社会关爱组织等更多方面的鼓励支持,更新更长效的药物也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式。

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除了上述问题,在我国艾滋病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世界艾滋病日,如,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上升,而且在中学生、大学生和青少年中比例较高。中老年异性商业性活动感染HIV没有得到控制。社会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并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常态,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成为一个薄弱点。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张福杰呼吁,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医务人员要做提高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医疗水平;民众需要提高认识,减少歧视。就个人而言,需要懂得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且应用好这些知识,防止感染HIV。国家、单位、制药企业和民众携起手来共同抵御艾滋病。

/uploads/",@me) /}


解锁后查看全文
善款将用于艾滋感染者及艾滋儿童公益
——◆ 大家都在看◆ ——
——◆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