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实验步骤.doc 14页

rpr实验步骤篇一:梅毒快速检测试验记录(科华) 梅毒快速检测试验记录 实验步骤: 1、取出RPR试剂,平衡到室温; 2、分别吸取50微升梅毒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均匀铺加在纸卡的两个圆圈中; 3、另吸取50微升待检血清均匀铺加在纸卡的另一个圆圈中; 4、用盒中专用针头,滴管吸取RPR试剂,分别垂直滴加1滴于上述血清中; 5、用RPR旋转仪水平转动纸卡8分钟,100转/分钟,然后3分钟内在光线充足 处判断结果; 6、定性试验呈弱阳性或阳性者,必须做定量试验才能了解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滴 度,具体方法如下: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原血清、1:2、1:4、1:8、1:16、1:32),然后对每个稀释度的血清按定性试验方法再进行测定并判断结果 结果判断: 1、阴性反应(—):可见均匀的抗原颗粒而无凝集物; 2、弱阳性反应(+~++):可见较小的黑色凝集物; 3、阳性反应(+++~++++):可见中等或较大的黑色凝块,溶液清亮。 结果分析: 检测者: 复核者:篇二:梅毒筛查试验 梅毒试验简介 一、梅毒筛查(TRUST)实验 原理: 采用VDRL抗原重悬于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中制成。供在白色卡片上进行试验,以检测血清或血浆中反应素用。

可作为梅毒病人的诊断和疗效之参考。 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所用抗原为标准的牛心肌脂抗原,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大量标本检测,目前许多血站用RPR试验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普查。RPR试验和df方法对一期梅毒的诊断相互配合,可早期诊断梅毒。缺点是当抗体含量过高时,易出现假阴性反应,即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会有漏检;还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对潜伏期梅毒、神经梅毒不敏感。 RPR是“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英文缩写,是一种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的原理是将标准的类脂质抗原结合在标准的活性炭粒上,这种含抗原炭粒与病人血清混合在一起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凝染颗粒。颗粒大小与反应素的量成正比,而且通过稀释血清的再试验可以判定反应素的浓度。本试验是在纸上进行的,10分钟即可用肉眼读出结果。此项检查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判断结果容易,快速诊断。适用于基层推广及大规模人群的筛查试验。动态观察可用于梅毒疗效评价及疗后随访。 缺点是:特异性差。敏感性方面,出现较晚,且晚期梅毒中可部分转阴,因此不适于早期梅毒诊断,对潜伏梅毒及神经梅毒也不敏感。 三、VDRL试验心肌中提取的心磷脂,适量加入胆固醇及卵磷脂以提高敏感性,通常称这种抗原为心拟脂抗原。

VDRL试验属于微量玻片法,是唯一推荐用于检测脑脊液反应素的试验,对诊断神经梅毒具有重要价值,可作定量及定性试验,操作简单,试剂及对照血清已标准化,费用低。但对一期梅毒敏感性不高。 四、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盘 检测方法 1.检测非特异性抗体----使用类脂质抗原的血清学试验 :RPR、TRUST、VDRL。 2.检测特异性抗体----使用密螺旋体抗原的血清学试验:FTA-ABS、TPHA、TPPA 、ELISA 、WB篇三: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 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最多的性病。临床上实验室报告可疑梅毒常有筛查和确诊等两个甚至多个试验结果,面对不同试验的不同结果,你是否会正确解读呢? 近期来自杜克大学的 Meredith E. Clement 博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Charles B. Hicks 博士在 JAMA 的“诊断试验解读”栏目发表文章,从一个病例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解读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男性,45 岁,近期因排尿困难就诊于急诊,诊断为淋菌性尿道炎,予肌内注射头孢曲松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排尿困难缓解,自觉状态好,此次因随访就诊。

患者于 10 年前离异,此后有多位性伴侣,均为异性。包括生殖器及皮肤在内的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其他性传播疾病筛查示:既往免疫后的乙肝血清学表现,HIV 阴性(酶免疫分析法),梅毒检测阳性(表 1)。 患者否认既往曾诊断或治疗梅毒,当地卫生机构也没有该患者梅毒检测的记录。 表1:患者检查结果 实验室项目 RPR TP-EIA 检测值 1:8 阳性 参考范围 阴性 阴性 缩略词: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P-EIA,梅毒螺旋体酶免疫分析 请问如何理解这样的检测结果? A. 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予 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 G 每周肌内注射,共三次(720 万单位青霉素); B. 患者 RPR 呈低滴度,代表血清固定状态,不需要治疗; C. 患者 RPR 滴度升高考虑为假阳性,应重复检测; D. 应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术,以评估神经梅毒。 答案:A. 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予 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 G 每周肌内注射,共三次(720 万单位青霉素)。 检测特点美国的梅毒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预计目前每年约有 5.5 万新发病例,因此正确的认识梅毒检测具有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梅毒螺旋体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体外无法培养,因此诊断需要间接的技术,例如依靠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查。 梅毒螺旋体试验检测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组分的抗体,而宿主在对梅毒感染做出应答时会产生的非特异性心磷脂 - 胆固醇 - 卵磷脂的梅毒反应素,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即是检测针对梅毒反应素抗原的抗体。 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是一个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因其使用广泛,相对容易操作,价格低廉,传统上用于筛查梅毒。此外,RPR 是一个定量试验,抗体滴度可用于评估对治疗的应答。 然 而,RPR 需要肉眼判断絮结产物(颗粒聚集),这个过程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花费时间,不适于自动化分析。更重要的是rpr,在自身免疫病、妊娠、结核或其他炎症情况 下,RPR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RPR 需要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例如梅毒螺旋体酶免疫分析(TP-EIA)确认其结果。 尽管 TP-EIA 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同一位患者两项试验均出现假阳性不太可能。因此,当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均为阳性时,可诊断梅毒(表 2)。 表2.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不同阶段的敏感性,% 早期 一期梅毒 二期梅潜伏梅毒 毒 三期梅特异性,% 毒 98(93-99) NA 100 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 RPR,%(范围) 86(77-100) 100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 IgM-EIA IgG-ELISA 93 100 85 100 64 100 NA NA 98(95-100) 73 缩略词:EIA,酶免疫分析;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A,无可用数据;RPR,快速血浆反应素。

本例患者解读 该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接受 3 周苄星青霉素 G 的注射。 因为患者无临床症状表现,但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因此他患有潜伏梅毒。潜伏梅毒可分为早期潜伏梅毒,即感染后 1 年内诊断,及晚期潜伏梅毒,即感染后 1 年以上才诊断。当最初感染时间不确定时,可考虑为晚期潜伏梅毒。早期潜伏梅毒予单剂苄星青霉素 G 肌内注射即可,而晚期潜伏梅毒需 3 剂(每周一次)的治疗。治疗成功后,RPR 会随时间下降,可能会转为阴性,也可能会保持在一个低滴度水平(普遍 1:32)及合并 HIV 感染、CD4 细胞计数低的患者。 有哪些替代诊断试验方法? 传统上常用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 RPR 进行筛查,以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进行确诊(例如 TP-EIA)。近来,很多实验室将此顺序进行调换,利用自动化的 TP-EIA 进行筛查,而需要更多人工操作的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 RPR)用于确诊。 这种顺序的调整可能会带来诊断的困惑,尤其筛查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却为阴性结果时。 对于既往未接受过梅毒治疗的饿患者,可选择替代的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梅毒螺旋体颗粒聚集试验(TPPA)对 TP-EIA 的阳性结果进行确认。

就本例患者而言,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梅毒检测均为阳性,足以得到梅毒的诊断。 患者预后 在任一阶段诊断的梅毒都应视为传染病,因此,患者(转载于: m 书 业 网:rpr实验步骤)的阳性结果已向其所在州和县卫生部门上报。随访复查,患者 RPR 为阴性,提示治疗有效。 一般而言,成功治疗后预期 RPR 滴度会下降,因此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 6、12、24 个月复查 RPR。治疗后 RPR 下降的期望值尚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对于治疗前 RPR 相对较低的潜伏梅毒(例如本例)。 若证实 RPR 滴度升高 4 倍以上,则提示再次感染或治疗失败,需要重复 HIV 检测、脑脊液检查排查神经梅毒,以及依据诊断进行额外治疗。 临床概要 1、梅毒螺旋体不能进行体外培养,因此需要借助血清学检测诊断梅毒; 2、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联合用于诊断梅毒,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用于监测疗效; 3、在诊断时对梅毒的阶段进行恰当分类并启动治疗,为治疗后定义合适的血清学应答提供基线参考。篇四:梅毒螺旋体三种血清学实验方法的比较 梅毒螺旋体三种血清学实验方法的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性能及检测价值。

因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公认的最佳梅毒确认方法,所以我们以TPPA方法作为参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同步检测,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参照对比。结果:45例标本,以TPPA作为参照,ELISA法假阳性仅1例,TRUST法假阳性有5例,另有假阴性6例。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TRUST,与TPPA法无显著差异,但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在方法学上呈互补性,将两种方法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 梅毒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我院2009—2010年门诊疑为梅毒的患者标本 45例,年龄在24—68岁之间,平均46岁,其中女性12例,男性33例。 1.2 试剂:TRUST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ELISA试剂盒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TPPA试剂盒为日本富士株式会社产品。 1.3 实验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步进行检测,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参照。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由心磷脂+胆固醇+卵磷脂组成的复合抗原,吸附于甲苯胺红上,检测血清中非特异性抗体。使用试剂,用旋转仪振摇,室温保持20—24,每分钟转摇100次,8分钟观察结果。TRUST试验是一种非特异性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双抗原夹心法,使用试剂,比色用全自动酶标仪比色。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是将基因重组表达的梅毒膜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微孔板上,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主要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和IgM抗体。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将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在明胶颗粒上,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的检测方法。 2.结果:采用ELISA试验和TRUST试验同时进行检测,阳性结果均用TPPA试验进行确定,下表是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比较。 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比较 45例标本,经TPPA试验以及临床初诊为44例,TRUST法结果为15例阳性,30例为阴性;ELISA法结果为20例阳性,25例为阴性。30例TRUST阴性标本中有5例为假阴性;15例TRUST阳性标本中有5例为假阳性。以TPPA检测结果为标准,25例ELISA阴性标本其TPPA法结果仍为阴性。

20例ELISA阳性标本其TPPA检测结果为19例,1例为假阳性。45例标本,TRUST法假阳性5例,假阴性5例。TRUST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85.7%,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1%。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3.讨论: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俗称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主,是我国三大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面在术前,输血后,妊娠等的梅毒的检测也已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由于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被漏诊或误诊,因此梅毒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病情的判断显得极为重要。现在梅毒筛查的方法主要有:RPR,TRUST,ELISA,TPPA法等,但其特异性,灵敏度各异。TPPA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梅毒确认实验方法,但由于成本高,操作时间长等原因不适于临床筛查,因此,选择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6—10周后,血清中会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另一类则是针对类脂质的非特异性抗体。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因有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因此无特异性。

除感染梅毒外,患其它一些疾病以及生理状况的改变,体内也可能产生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诊断梅毒时,所做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即检测这两类抗体。TRUST是一种非特异性实验,在一期梅毒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可呈阴性,在一期潜伏梅毒及晚期梅毒中检出率为58%—85%,其敏感性我科检测为75%,较ELISA法测得梅毒敏感性低。ELISA法是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其检测的是梅毒IgG和IgM的混合抗体,ELISA法具有试剂价廉,保存时间久且稳定等优点,操作简便,取样量少,不受样品中纤维蛋白和溶血的影响,一次可进行多份样本的检测,结果用酶标仪分析,客观准确,结果便于保留,可用作筛查和确认试验。因此,因ELISA法的准确性及方法学的优势,可作为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TRUST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利用检测滴度来观察疗效,复发再感染效果好,适用于标本的初检,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ELISA法低。ELISA法检测梅毒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高于TRUST法,其结果也与TPPA法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大规模的标本筛查和临床梅毒的筛查,诊断,是检测梅毒的首选方法。虽然TPPA法是公认的梅毒确认方法,但是其价格昂贵,所以ELISA法基本可替代TPPA法。

由于近年来梅毒发病率较高,上报传染病例数明显增加rpr,而其中出现的梅毒假阳性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所以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检测,实验室应采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二者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漏诊和误诊,便于临床指导用药。参考文献 1 李文新,单明华,检验医学分析成果研究 J 医学时代,2006 (3):218—219。 2 陈春梅,曾志良,潜伏梅毒85例血清学检测分析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4(5):329—330。1 / 1 1 / 1


解锁后查看全文
善款将用于艾滋感染者及艾滋儿童公益
——◆ 大家都在看◆ ——
——◆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