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淋病,淋病的症状,淋病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 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包括了男性急性淋病、男性慢性淋 病、女性急性淋病、女性慢性淋病、妊娠合并淋病、播散型淋病、淋病后综合征等。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传染途径: 1、通过性接触传染 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 99%-100%属于性交传染。传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后 3-5 天即可 发病。感染人群中以青壮年为主。 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 22%-35%; 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 2、非性接触传染 此种情况较少,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 脚布脚盆、 衣被, 甚至于厕所的马桶圈等均可传染。 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 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 很易感染。 病原体: 1.发现 1879 年,奈瑟从 35 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 淋病双球菌。
1885 年,Bumm 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 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形态与染色 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 0.6~0.8µm,宽约 0.5µm。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 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 色时,菌体呈蓝色。用 Pappehheim Saathof 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 T1,T2,T3,T4,T5,其中 T1 和 T2 有 毒力,T3 和 T4 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3.菌体结构 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 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 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
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 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4.培养与生化特性 在含有动物蛋白质如血液、血清、蛋黄、腹水等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的 适宜温度为 35~36℃,适宜 pH 为 7.5,需要在 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 在人体尿道中可使葡萄糖发酵,但不能使果糖发酵,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作葡萄糖发酵试验, 以与脑膜炎双球菌鉴别。淋球菌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这在早期鉴 定有一定意义。 5.营养分型 根据淋球菌培养时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营养基础,可将淋球菌分为 35 个营养型, 其中 Arg、Hyx、Ura 型淋球菌可引起无症状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对血清具有抗力,但对青霉素及其 他一些药物则敏感。 6.抵抗力 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 35~36℃、含 2.5%~5.0%二氧化碳 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 pH 为 7.0~7.5。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淋病淋病症状,在完全干 燥的环境中 1~2h 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 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 体上可存活数天。在 50℃仅能存活 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
它对可溶性银 盐尤其敏感,1∶4000 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 7min 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 2min 内死亡。1%苯酚 (石炭酸)溶液能在 3min 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 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二、发病机制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1.发病机制 (1)对上皮的亲和力:淋球菌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宫颈覆盖 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袭,而男性舟状窝和女性阴道为复层扁平上皮覆盖,对其抵 抗力较强,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症很轻,故成年妇女淋菌性阴道炎少见。幼女由于阴道黏膜为柱状 上皮,因此易于受染。皮肤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见有原发性淋球菌皮肤感染。人类对淋球菌无先 天免疫性,痊愈后可发生再感染。 (2)黏附: 淋球菌菌毛上的特异性受体可与黏膜细胞相应部位结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导黏附过程; 它还可释放 IgAl 分解酶,抗拒细胞的排斥作用。这样,淋球菌与上皮细胞迅速黏和。微环境中的 酸碱度、离子桥、疏水结构和性激素等也可促进黏附过程。 (3)侵入与感染:淋球菌吸附于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其外膜蛋白 I 转移至细胞膜内,然后淋球菌被 细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
淋球菌菌毛可吸附于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宫颈管。宫颈管的黏液可暂时 阻止淋球菌至宫腔,而在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内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细胞,就开始增殖,并 损伤上皮细胞。细胞溶解后释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间隙,引起黏膜下层的感染。 (4)病变形成:淋球菌侵人黏膜下层后继续增殖,约在 36h 内繁殖一代。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 体和 IgM 等协同作用,形成炎症反应,使黏膜红肿。同时,由于白细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细胞的 坏死与脱落,出现了脓液。腺体和隐窝开口处病变最为严重。 (5)蔓延播散: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症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扩展至前列腺、精 囊腺、输精管和附睾,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宫、输卵管和盆腔。严重时淋球菌可进入血液向全身各个 组织器官播散,导致播散性感染。 2.耐药机制 (1)耐药菌株的类型:到目前为止淋病淋病症状,发现了 4 种耐药性淋球菌菌株。 ①PPNG 菌株:为由细菌的质粒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近年来,已分离出不同质粒型的 P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