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淋病的初期症状有什么
白带增多,为黄色或绿色的脓液,往往伴随小便时疼痛,小便次数增加,而且有弊不住尿的情况。
白带增多,为豆腐渣样,白色,结块,量明显增多。常常伴有内、外阴瘙痒,瘙痒往往非常强烈。
外阴奇痒,白带增多,可以有泡沫,内裤上还经常有黄色的液体。
生殖器表面有溃疡。多表现为大阴蜃或小阴唇内侧出现直径1厘米左右的硬结,表面有轻度破溃。女性往往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溃疡会在一个月左右消失。
身上出现很多红色的斑,颜色比较暗,需要注意看才能发现,而且不痒。
阴道口周围出现小菜花样或锯齿状的生物,碰上去没有痛觉,平时也没有任何感觉。
男性急性淋病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男性慢性淋病 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又出现尿道炎症状,但较急性期炎症轻,尿道分泌物少而稀薄,仅于晨间在尿道口有脓痂黏附,即“糊口”现象。由于尿道长期存在炎症,尿道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前尿道形成多处瘢痕时,使分泌物不能通畅排出,炎症易向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扩延,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甚至逆行向附睾蔓延,引起附睾炎。
女性急性淋病 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3~5天的潜伏期后,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淋菌性宫颈炎常见,多与尿道炎同时出现。女性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较多等。妊娠合并淋病多无临床症状。患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可经过产道而感染胎儿,特别是胎位呈臀先露时尤易被感染,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和子宫内膜炎等。
二、淋病的并发症有什么
男性淋病并发症:淋病性龟头包皮炎 由淋病的脓性分泌物刺激龟头及包皮内叶所致。开始局部烧灼、瘙痒感、微痛、包皮水肿、糜烂。龟头潮红及轻度糜烂,重症者包皮显著水肿,不能上翻,龟头红肿,可继发炎性包茎。淋病性尿道狭窄 淋病如长期不愈,经过数月或数年后,可引起尿道狭窄,最初病人毫无感觉,逐渐排尿不畅,尿意频数,尿丝细弱无力,不能直射,至排不出或仅滴出。淋病性前列腺炎 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发病较急,尿意频数、尿痛,尤其排尿后加剧疼痛,会阴部及肛门附近有钝痛,大便时疼痛。肛诊前列腺肿胀,表面不平,压之疼痛,尿道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疗,易转为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会阴部有坠感、压痛、尿意频数,常有腰痛。肛诊前列腺肥大,多处有硬结,触之有压痛,按摩时可有异常分泌物,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淋病性附睾炎 系淋菌经过射精管侵入附睾所致。表现为附睾肿胀,触及表面有坚硬结节,常有放射状疼痛,伴有发热、全身不适。
女性淋病并发症:女性淋病特别是子宫颈有淋球菌感染时,可合并上生殖系统的感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淋菌性盆腔炎,包括子官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脓肿、腹膜炎等。子宫内膜炎 病人有白带增多、下腹痛、子宫体肿大疼痛,急性者体温升高。输卵管炎 病人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呕吐、下腹部和腰部有阵痛,可放射到会阴部。白带多而带脓血,触诊时下腹两侧有触痛,可摸到有压痛的小肿块,子宫也有压痛。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成为慢性输卵管炎,可引起异位妊娠(宫外孕),输卵管因发炎后可致粘连,积水或积脓,可导致不孕。
三、如何治疗淋病
治疗原则: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立即治疗。明确临床类型 判断是否有合并症。明确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明确有无耐药 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 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 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 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全身疗法:对于无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给予头孢曲松,肌注淋病淋病症状,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或头孢噻肟肌注,单次给药。次选方案为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已证明其疗效较好,亦可选作替代药物。如果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氟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较为普遍,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部分地区淋球菌分离株对该类药的耐药率达75%~99%,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因此,不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
四、如何预防淋病
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非婚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注意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做好病人性伴的随访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执行对孕妇的性病检查和新生儿预防性滴眼制度,防止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消除隐匿的传染源。
无并发症淋病患者经推荐方案规则治疗后,一般不需复诊作判愈试验。治疗后症状持续者应进行淋球菌培养,如分离到淋球菌淋病淋病症状,应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选择有效药物治疗。经推荐方案治疗后再发病者,通常是由再感染引起,提示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性伴的诊治。持续性尿道炎、宫颈炎或直肠炎也可由沙眼衣原体及其他微生物引起,应进行针对性检查,以作出判断,并加以治疗。部分淋菌性尿道炎经规则治疗后,仍有尿道不适者,查不到淋球菌和其他微生物,可能是尿道感染受损后未完全修复之故。淋菌性眼炎患儿应住院治疗,并检查有无播散性感染。淋菌性附睾炎经治疗后,若3天内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应重新评价诊断与治疗。按推荐方案治疗后,若睾丸肿胀与触痛仍持续,则应作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淋菌性脑膜炎、心内膜炎如出现并发症,应请有关专科会诊。治疗结束后2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①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在治疗结束后4~7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淋球菌复查阴性。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