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公布了7月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死亡68例,其中艾滋病死亡66例,占比超95%。
全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现存的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14万例,其中50岁以上人群约占44%,15~25岁的青年学生人群约占36%,艾滋疫情呈现“年龄两极分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听听小杰的故事。
一、高三男孩自述:一次后悔的经历,让我染上艾滋病
小杰(化名)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一次好奇和冲动让他染上艾滋病。小杰说,他分享自己的经历不是博取同情,而是为了给同龄人敲响警钟,保护好自己。
01 一次冲动,我染上艾滋病
高二暑假,17岁的小杰想到自己即将步入高三,学业繁重,就想放松一下。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小杰同意跟网友见面。网友比小杰大四岁,打扮很酷,讲话很成熟,让小杰产生了莫名的崇拜之情。就这样,小杰和网友走进酒店,发生了高危行为。
后来,小杰回想起那晚的举动,肠子都悔青了。
很快,高三开学了,小杰把这段经历埋在心底,不打算跟任何人说。但在国庆假期,他的身体出现异样症状,先是持续低烧,然后拉肚子,浑身没劲。
小杰隐隐感到不对劲,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自己的症状和艾滋病很像,于是买了试纸做检测,测了两次,最终显示两条杠——阳性。复杂的情绪顿时涌上心头,小杰重新联系那位网友,没想到对方矢口否认。
小杰颤抖着挂掉电话,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害怕和无助……
02 隐瞒父母,终于考上一本
由于担心事情曝光后上不了大学,小杰甚至不敢对父母坦白病情。思考了很久,他决定先好好学习,一切等高考后再说。
很快,高考成绩出来了,小杰成功考上一本线,全家人都很高兴,小杰却很想哭,天知道这半年他是怎么过来的。看着家人喜悦的样子,他心里的愧疚减轻了一点,但自己犯下的错,总归是要自己承担的。
03 开始服药,病友给了我安慰
高考后,小杰向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开始服用免费药。
虽然免费药的副作用比较大,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小杰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慢慢地,小杰认识了几个病友,对艾滋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小杰的情况后,病友也暖心安慰,机构人员给他科普了很多相关知识。
有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小杰又看到生活的希望。他想在大学好好学习,读研读博,争取以后能吃上更好的药物,同时帮助跟自己一样的人。
二、为何校园成艾滋病“重灾区”?
你可能很好奇,青年学生为什么会被艾滋病青睐?其实,校园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我国的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性教育,出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性教育都是讳莫如深,导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生理已经发育,但心理跟不上,不懂得自我保护,不知道高危性行为的风险,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艾滋病会传染。
另一方面,不少高校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但学生的参与度低,课程的实用性不足,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性教育,无法给学生传授真正的性知识,甚至可能将“防艾教育”发展成“恐艾教育”。
此外,手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让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触陌生的网友,如果没有正规的引导,在荷尔蒙的驱使下,他们可能无法做好安全措施,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三、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家长应该负起主要的责任。那么,为了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小九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不要缺席孩子的性教育
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不要点到即止,羞于表达,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的科普,帮助孩子保护自己,减少艾滋病传播风险。
·告诉孩子预防方法
让孩子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且教会他们预防方法。比如,不轻易与他人发生关系,如果发生性关系,应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远离毒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发生危险行为后,及时自救,积极检测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艾滋病治愈,发生高危行为后,一定要学会自救。
一是,去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购买阻断药,并在72小时内服用,服药越早,效果越好,连续服用28天不能中断。二是,窗口期(一般是6周)过后,要去正规的机构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或者购买艾滋病检测试纸自我初筛,及时发现异常。
延伸:未来几年,艾滋病可能被治愈吗?
一直以来,艾滋病都是无法治愈的疾病,需要终身服药,以至于有些人在感染后万念俱灰,产生轻生的念头。不过,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未来几年,艾滋病有可能被治愈吗?
其实根据现有的研究,未来几年治愈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小,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几例被治愈的案例艾滋病治愈,医学上称为“HIV功能性治愈”,意思是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即使停止用药,体内的病毒也不会死灰复燃。
艾滋病发展的快慢,主要与治疗时机有关,疾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病情也能控制得越好。不管将来是否能治愈艾滋病,大家都要学会预防。对于感染者来说,只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健康生活,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