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艾滋病恐惧症都存在着对脱恐理解的误区,其实正是这些误区增加了很多艾滋病恐惧症心理病态的风险。就像我们在进行恐艾干预预估和评估的过程中,都会尝试着去解决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误区,一旦恐艾症患者意识到相关的误区对自己脱恐消极的影响,那么脱恐就会变得事半功倍。
在网络上反复搜索,将自己脱恐的大事给了网络,这等于将自己的生命都交付给了网络,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赌博式方式。水至清则无鱼,网络是一滩浑水,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其实在艾滋病专家团队里面,很多专家都从来不认为艾滋病窗口期是多么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因为这对于做艾滋病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大家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研究并不多,以至于多种说法都有。
言论自由的网络是滋生恐惧的温床
恰是这样多重的说法满足了大家矛盾的心理,从而探讨艾滋病窗口期,或者恐友们所认为什么时候百分百能够检测出来(这不是艾滋病窗口期)就成了开放性论坛和贴吧长久争辩的论点,也许有人观点同甲部分恐友相似,甲恐友开心,乙恐友郁闷,然而部分观点又同乙恐友相似,那么乙恐友开心,甲恐友郁闷。恐艾的痛苦矛盾以及反复其实最根本就源自于这里,一会儿舒服,一会儿痛苦,这就是多种观点的博弈。或许有的利益相关或者心理动机满足相关,比如检测商,试纸商以及部分有人格障碍的既往恐友,将自己道听途说的各种案例,绘声绘色的描述在了开放性的网络平台。
这种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事情,最终坑害了的是想通过网络脱恐的恐友,而且这种影响是最深远和最严重的。特别是作为一个新恐友,在最初恐惧的时间就吸收了言行不一致的观点和一些来源不明的案例故事,心理投射所产生的对万一怀疑,将成为脱恐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也正是这样,就希望有过网络搜索史的恐友,不建议将自己的脱恐目标建立在依靠网络上,只要我向权威问两个有关艾滋病的问题,就可以脱恐了。一旦受到网络流毒的影响,差不多构建艾滋病恐惧症脱恐的基础恐艾,大约都需要几个月时间。俗话说恐艾,恐艾了多久,那么从找寻到科学的科学方式的时间起,那就需要同样的时间来脱恐。
想脱恐远离网络是必然
一个在网络上瞎搜了三个月的恐友,那么脱恐的时间至少是需要脱离网络的三个月后。将脱恐看成一蹴而就的事情,将脱恐看成问两个问题,就可以脱恐,这其实是很多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该如何科学脱恐的恐友,一个较为常见的误区。这个误区基本是由于没有脱恐经验,单靠自己的感觉来走。正如掉进沼泽地,我们人本能的觉得应该多挣扎,这样有利于更容易摆脱沼泽地,实际上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是,深陷沼泽地是越挣扎下沉的越快。同样按照本能去疯狂补充网络知识,亦是这个道理。
我们建议,在多方对比以后,找一个自己认为较为专业的机构或医生老师,了解机构背景和医生老师的背景,和其一对一的建立一个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稳定关系,跟着其认真系统的学习体验,有效的控制通过网络汲取艾滋病知识点,是我们在恐艾干预经验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主流脱恐模型。
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安宁笃定
脱恐并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努力,这个需要医生老师和恐艾症恐友两人共同的努力,彼此真诚和信任,熟悉而相互理解。在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的所有案例中,恐艾症患者都是如此成功脱恐的。在接下来几个月中心官网恐之明灯版块,都将会写出关于恐艾症患者脱恐常见误区的系列文章。供恐艾症患者以及志愿者进行学习和参考。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