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严重的恐艾,怎样脱恐呢?现实中,“恐艾”这类问题困扰着不少的人,“恐艾者”内心所经历的苦不堪言,作为不相干的人很少能够感同身受到他们的痛苦。有人说:“不就是恐惧艾滋病吗?艾滋病可是恶性传染病,我也害怕艾滋病……”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恐艾”不可以简单的认为只是对艾滋病有深深的恐惧。“恐艾”或者叫“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有着强烈恐惧感,并可伴随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特定混合性神经症状。
因为存在“先占观念”的影响,恐艾者的思想往往被有关艾滋病的各种想法占据,导致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或不易接受,生活中那怕是遇到一丁点的“意外”情况,都可能将自己无法自拔的导引向“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给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
一旦恐艾者认为自己可能感染了艾滋病,就会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恐艾,甚至是以往的经历中,不断的来寻找新的“证据”来强化这一观念,还可能会将记忆模糊的片段加工成“危险情况”。
这样反复的加深,不断的强化,就会导致恐艾者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恐艾者在恐惧、羞愧、悲观、抑郁的情绪下惶惶不可终日。
对于恐艾者来说,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症状也或轻或重,轻的会影响生活的质量,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和生活。
所以,如果出现了“恐艾”症状,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时的对“恐艾”情绪进行排解,以免各种不适症状的进一步加深。
恐艾怎么办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慎重的对待。
恐艾症的发生可能与行为本身、心理社会、器质性疾病、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于恐艾症的治疗一般会借鉴“疑病症”的治疗,治疗原则是以心理治疗为主,严重的可以辅以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想要快速缓解恐艾情绪,首先要了解“恐艾”的原因出在哪里?
简单分类一下的话,恐艾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有的人是发生了某些“高危行为”或者自认为发生了“高危行为”,比如,和陌生人有过YP行为,被坏人强jian,有过卖淫嫖娼行为,性伴侣中有疑似“HIV感染者”,甚至疑似被人“恶意传播”,因为有“高危行为”导致有的人恐艾;
2、有的人是出现了一些“高危症状”,比如全身无力、持续发热、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疼痛、淋巴肿大、长期腹泻、舌头长绒毛等,这些症状与艾滋病的某些症状有重合,虽然不一定会有“高危行为”,但因为有类似的“高危症状”导致有的人恐艾;
3、有的人的情况及和题主类似,之前没有过任何高危行为,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就是莫名的恐惧艾滋病,恐惧日常行为感染艾滋病,恐惧以前的某些行为感染艾滋病,恐惧身边的人感染了艾滋病,这类恐艾也被称为无端恐艾。
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指定不同的脱恐策略。
如何快速缓解恐艾情绪?
有过“高危行为”,应该怎么办?
这里有必要讲一讲什么是“高危行为”,现阶段,艾滋病主要的感染和传播途径有: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
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性伴侣中有HIV抗体阳性,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有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史,存在无保护的卖淫/嫖娼行为,静脉吸毒人员,输入过可能被HIV感染过的血液或血制品,存在有风险的采供血史,有过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等性病史,和HIV携带者或者AIDS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子女,诊断过HIV有暴露风险的医生和护士。
如果有上述行为,或者经历,强烈推荐及时的检测,检测不仅仅可以排查自己是否感染了HIV,同时还是快速缓解“恐艾”最好的良方,没有之一。
提醒大家,与其每天惊恐万分,胆战心惊,不如鼓足勇气检测一下。
如果过了“窗口期”检测结果是“阳”性,表示可能已经中招了,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诊。早确诊,早治疗,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提高治疗效果、生存寿命及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不管发生了怎样的“高危行为”,如果窗口期后检测为“阴”性,就可以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有“高危症状”,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艾滋病急性期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感染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恐艾,所以单独参考“高危症状”是没有意义的,无法确诊艾滋病。
艾滋病的诊断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HIV/AIDS 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 HIV 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 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所以,有任何的不适“症状”不要自行判断,先想想看自己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如果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那么还是推荐过了窗口期进行检测。
如果没有流行病学史只有不适症状,一定不要胡乱的猜疑,完全可以正常的到医院问诊,让医生帮你找到“病源”所在。
无端恐艾怎么办?
事实上,艾滋病的传播风险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科研人员对HIV做了大量相关研究,至今没有证据证明,HIV能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可以明确的告知大家,这些行为全都没有传播HIV的风险:与感染HIV病毒的人共同就餐、共用餐具、共用水源、共用交通工具、共用房间、共用浴缸、共用马桶、洗脸池或其他卫生设施(牙刷、剔须刀除外)、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共同游泳或沐浴、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近距离交谈,打喷嚏、咳嗽或经唾液污染、蚊子叮咬等均不会传播HIV病毒。
所以,普通人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与人正常交往都没有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完全不需要恐惧日常行为。
缓解“恐艾”还要注意哪些情况?
1、对于恐艾者来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分的忧虑、紧张情绪非常重要,自己无法承担的压力,不要试图自己扛,多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
2、有过“高危行为”最好的脱恐方法就是检测,窗口期后检测为“阴”就可以正常脱恐。另外,排除HIV感染之后,应避免再次发生“高危”行为,不然一定会加深“恐艾”情绪。
3、对于已经检测排除了的“恐艾者”,日常生活中少想、少看、少听关于HIV的各种信息,一段时间的“信息静默”可以帮助心理重建。
4、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脱恐”非常的有帮助。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