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小U讲个故事
7月的一天下午,艾滋病VCT门诊(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来了一名咨询者孔先生,想检测一下有无感染HIV。抽血检测结果是未感染,孔先生询问了医生使用的采血针和采血管是否是一次性的,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就离开了。
故事到这里本来该结束了,
谁知20分钟后
孔先生又返回VCT门诊,
并提出了个“极端”问题
是否有可能在抽完某个HIV阳性病人后,其使用的针头上遗留下一滴血,这滴血落在未使用的采血针袋子上,恰好采血针包装上有个破洞,那滴血就经破洞污染了这个采血针,而给他抽血时就用的这个污染的针头,也就会通过这个污染的针头让阳性病人的血液进入体内,造成HIV传播?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点晕了吧,但是我们的门诊医生显然是见多识广的,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能提出这样极端问题的人,肯定是一名恐艾患者。
于是VCT门诊医生就耐心地向他讲解了VCT门诊的抽血流程
首先,抽血过程中使用的采血针和采血管均为灭菌合格的一次性产品。
其次一次性采血针每个都是独立包装,医生在使用前都会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再次,使用后的针头由于采血管负压的作用,仅会在针头里遗漏微量血液,并不会成滴落下。
最后,使用后的采血针会丢到利器盒里,丢弃过程中并不会经过或接触未使用的采血针。
所以他所担心的极限问题绝对不可能发生。
看上去道理很简单,但还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讲解,孔先生“三进三出”VCT室,数次确认问题的答案后,才勉强放下心理包袱慢慢地离开……
No.2
碰到恐艾人群的抽血心结,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孤例。
小U要提醒VCT门诊和医院采血窗口的工作人员,随着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大众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比较熟悉,难免会有人格外注意血液传播。在进行有创检测,尤其采血操作时,很容易引发恐艾人群的心结。
一些细节在医务工作者眼中是正常和无传染性的,但可能引起“恐艾”人群的担心,担心会因此感染HIV。
比如止血带的消毒问题,VCT门诊曾有几名检测者,要求医生用75%酒精消毒后才允许抽血。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恐艾人群的抽血心结恐艾,到底该怎么破?不妨看看小U的建议:
1
认知纠偏
加强科普
首先,还是要加强科普,让大家能正确认识艾滋病的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
1. 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使用被HIV污染并未经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3. 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
注意恐艾,蚊虫叮咬、干燥血斑等虽然跟血有关,但并不会引起传染。
2
消除心结
对症下药
其次,小U也总结了一下采血窗口容易引发“恐艾”人群心结的地方,“对症下药”提出以下五点注意事项:
保持采血窗口的整洁卫生,并及时消毒。
一次性采针头、采血管当患者面拆开包装。
重复使用的止血带等物品,可用75%酒精喷洒消毒。
医务工作应穿戴洁净白大衣,在患者面前穿戴全新手套。
每日配制酒精棉球等消毒物品,用镊子夹取使用。
最后小U还要再提醒一下,在抽血检测过程中患者有担心或疑虑的地方应立刻停止操作,一方面给予患者耐心解释,另一方面更换患者放心的方式或器械,以免引起患者的恐艾心理,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 参考文献 -
[1] 张琦, 宋海东.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个性及心理健康状态调查[J]. 浙江临床医学, 2014(10).
[2] 王君燕, 杨瑛. 347位闵行区CDC“爱心小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来询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3).
[3] 阮叶, 王红红, 熊杨. 艾滋病恐惧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11):39-41.
[4] 默默. 防“恐艾症”有术[J]. 中国保健营养, 2011(1):97-97.
[5] 邵英, 邢秀亚, 刘安. 性病门诊艾滋病恐惧症病例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4).
[6]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
[7]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J]. 传染病信息, 2019(1):16-20.
撰稿:艾滋病性病防治科 张勇 辛辛
审稿:肖绍坦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