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统计90%以上的恐艾症患者是年轻的白领男性。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的组合恐艾,严重者可出现自杀。
输血染“艾”风险高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的组合,严重者可出现自杀。
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很多人了解了艾滋病的危害性,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一部分有过高危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患了“恐艾症”。各级CDC艾滋病咨询室的电话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人焦虑、恐惧的目光给医生的感觉很无助。目前这一人群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这一人群在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杜绝此病的关键所在。
一、心理疏导是最重要的。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加之对艾滋病知识的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这种病症也反映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面对这一群体,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摆脱艾滋病“恐惧症”的阴影。首先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让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使大家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一般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因此不要对艾滋病盲目恐惧。
二、要为艾滋病恐惧症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评估其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实际风险水平恐艾,使他们摆脱一些不必要的恐惧。
三、要帮助艾滋病恐惧症者对躯体症状进行重新解释,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临床表现不是艾滋病感染的症状和表现。此外,艾滋病恐惧症者的家庭、朋友是他们的支撑,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鼓起积极生活的勇气,才能使他们重新融入美好的生活。
克服“恐艾症”目前主要还应相信,在“窗口期”以后作了检查,抗体呈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千万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其次不要轻信症状,有些症状,患者怀疑是艾滋病,结果到医院一检查都没事。再次,当事人要尝试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一些症状便会消失。
希望过了“窗口期”检测是阴性的朋友,记住教训,杜绝卖淫、嫖娼、婚外性行为、性乱、多性伴。珍惜生命!珍惜健康!重新自己的生活!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