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害怕觉得自己会感染艾滋怎么办?

我是感染科主治医生李大夫,日常接诊工作的同时,也参与当地和网上的艾滋病防治和宣传工作,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不仅需要懂得感染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擅长心理学的知识,因为近几年来艾滋病传播、蔓延,感染范围逐渐扩大,愈来愈多的艾滋病恐惧患者前来就诊。有些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后来会发展到了一种坚持认为自己感染的假想妄想状态,甚至表现出自杀倾向。艾滋病恐惧症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不良后果需要引起足够的正视。

那么什么是恐艾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简称恐艾症患者)是指那些反复多次地接受血清检测和临床评估,虽然结果呈阴性,但却一直坚信自己具有与引发艾滋病的病源——艾滋病病毒(HIV)相关的感染症状的个体。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国内专家提出了“艾滋病恐惧症”的定义:它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其核心症状可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也可同时伴有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相类似的躯体症状。疾病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高危行为历史以及生活压力事件的影响;HIV相关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内心痛苦,反复求医。

恐艾你恐对了吗_恐艾吧恐纹身针头_恐艾

恐艾_恐艾吧恐纹身针头_恐艾你恐对了吗

哪种人更易恐艾?一种是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恐艾者中超过半数的人有过婚外性行为或与从事性交易的人有过密切肢体接触。他们因此受到内心的谴责,怕染病后会给家人带来灾难,也害怕社会的歧视,因而产生自身的罪恶感,这种矛盾冲突无法解脱,被压抑到内心深处,转化为对疾病的恐惧。

恐艾_恐艾你恐对了吗_恐艾吧恐纹身针头

另一种是与其本身脆弱、敏感的人格特质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这部分人相对内向、胆小,怕丢面子、失去家庭,容易紧张和神经过敏。因此,恐艾患者有些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强迫联想。

找我就诊的患者常常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如“窗口期到底多长?”,“我是否绝对没有可能被感染?”,“我的检测结果会是假阴性吧?”。他们更多的恐惧来自经血途径传播,认为“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其中血液传染给人们是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流血伤口接触到血液,因为小伤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磕磕碰碰,或在使用工具、刀具划伤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伤口,一旦接触到别人的血液,就会惶惶不可终日,以致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理发师给我剃头时弄破了我的头皮,如果前一个顾客是个感染者,他的血液留在了剃头推子上......”,“首先我很难明确接触的陌生人是否患病,理论上说假如我接触的人是患者,对方的手上有出血或有传染性体液,而我手上又有伤口......”。他们会对很多小概率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假想出“万一怎样”的情境,然后惶恐不安。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大部分的患者对艾滋病认识存在误区也是造成恐惧的原因之一。其实,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只要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制品,就不必担心被感染。

艾滋病病毒传播至少需同时具备下面三个条件:对方须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接触了艾滋病病人的体液,如血液、精液等;身体表面有伤口,这样病毒才可能入侵。需要强调的是,除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外,构成传播还需要有一定的病毒数量、外来压力(如持续来回的摩擦和多个轻微破损共同作用),这样才可能造成感染,皮肤伤口的一般触碰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恐艾你恐对了吗_恐艾_恐艾吧恐纹身针头

恐艾者会出现“艾滋症状”吗?恐艾者由于自身对健康的过分关注,或是因其特定的人格特质及相关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处于不安、焦虑中,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实际上这些与HIV感染相类似的躯体症状,多半是因持续的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自主神经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被恐艾者错认为“艾滋病症状”。因此,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不看症状靠检测。在窗口期过后,阴性的检测结果即可排除HIV感染。

如何克服恐艾心理?实际上,恐惧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具有自我防护、回避危害、保证生命安全的心理防御机制。关键是不能过度,要相信科学恐艾,一旦确认自己度过了窗口期,经正规机构检测HIV抗体为阴性,就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如果一直不能消除这种心理,甚至影响到了生活,那就需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解决恐艾,一般来说治疗需要从感染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同时进行,根据我治疗患者的经验,治疗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到半年。

恐艾你恐对了吗_恐艾_恐艾吧恐纹身针头

恐艾者需尝试转移注意力,不要相信症状。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事实上真正感染HIV后极少会在3个月内出现临床症状,而且艾滋病症状并无特异性。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自述有类似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基本都是阴性,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和论坛,纠结其中的各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可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团体性活动。适度健身、户外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在放下心理包袱后,很多所谓的症状会不治而愈,更重要的是对于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要及时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咨询和心理疏导,如有必要一定配合医护人员采血,进一步进行HIV检测。

我是感染科医生李大夫,一名坚持科学方法论治疗指导恐艾患者走出恐艾心理的医生,愿你我共同努力,要爱不要”艾“。

/uploads/",@me) /}


解锁后查看全文
善款将用于艾滋感染者及艾滋儿童公益
——◆ 大家都在看◆ ——
——◆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