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在博茨瓦纳地区研究非洲狮的生活时,发现了意外的一幕:当一头雄狮和一头雌狮成功捕食斑马之后,雌狮照例绕着斑马的遗骸转了几圈,然后开始呼唤它的孩子们前来吃饭。然而过了许多,它的孩子都没有来到此处。
后来感染艾滋病,动物学家在一个干草丛中发现了这三头小狮子,只不过它们现如今发育极端不良,毛发稀疏,身体瘦小而疲惫。然而它们在几周之前还是那么的健康,仅仅过了几周时间,它们就已经虚弱成了这个样子。
经过简单的检查发现,这些小狮子都患上了猫科艾滋病。而它们并不是唯一一个感染猫科艾滋病的种群,在非洲大地上,许多狮子的种群都陆续被发现感染猫科艾滋病的个体,只是很少有个体会发病。
猫科艾滋病
FIV病毒就是猫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艾滋一样,感染该病毒的猫科动物会患上猫后天免疫缺乏症,不过和人类不同的是,猫科艾滋病并不仅仅是通过性行为传播,而是主要依靠猫科动物之间的打斗,以及含有病毒的唾液舔舐伤口传播,目前该研究还无法得知狮子是否可以通过母婴将该病毒传播给幼崽。
患有猫科艾滋病的狮子死亡率其实没有人类艾滋病并没有那么高,即使是携带病毒,很多个体也会不发病,只是终身携带。只是一旦发病, 动物的身体机能会下降,还会造成母狮受孕率下降,幼崽的死亡率提升,而这非常不利于狮群的发展。
猫科艾滋病虽然会威胁到狮群的发展,但是研究发现,该病毒只对猫科动物有用,也就是说,豹子、老虎以及家猫等会受到该病毒的袭击。大多数个体在感染该病毒之后不会出现症状,而是终身携带者,并存活到正常寿命。只有家猫会表现出性状,并发病。
之所以会如此,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猫科艾滋病已经在狮群中流行了很多年,甚至上万年,其中对猫科艾滋病比较敏感的生物已经被淘汰了出去,剩下的个体几乎都含有猫科艾滋病的抗体,而这种抗体可能还会遗传给后代。
只是猫患有猫科艾滋病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它们会发病,不过猫科艾滋病并不会感染人类,所以即使是家猫感染猫科艾滋病也不用弃养,毕竟弃养会导致它们感染更多的野猫。
其他动物吃狮子的尸体,并不会导致该病毒的传播,比如:斑鬣狗以及秃鹫等吃狮子的遗骸时,病毒并不会从狮子身上转移到斑鬣狗以及秃鹫身上。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病毒想要感染一个生物,需要与生物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结合,受体蛋白质相当于锁,只有病毒的表面性状刚好能打开这把锁,才能够进入到细胞内部,感染生物。
然而基因相似性越小的生物,也就是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拥有同一受体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该病毒很难感染其他生物。比如:人类的天花只能感染人类,所以我们才能彻底消灭天花。
狮子的传染病
尽管许多狮子都携带猫科艾滋病,但它们很少会发病。另外现如今科学家们研究出了预防猫科艾滋病的疫苗,如果有必要,可以为这些狮子注射疫苗来预防。
事实上,真正威胁狮子的传染病并不是猫科艾滋病,而是结核病以及犬瘟热等,野生环境中狮子会接触到许多野生动物,大多数野生动物没有注射疫苗,以至于一些病毒会从其他动物身上转移到狮子身上。
再加上狮子属于群居,一旦其中一只感染,能够在种群中快速蔓延。比如:1994年时,在狮群中流行的犬瘟热病毒,导致1000多头狮子死亡。
这也意味着,我们在保护野生动物时,并不能仅仅只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以及禁止盗猎感染艾滋病,还要清除流传在种群中的传染病。,一旦传染病导致狮群个体数量下降,那么幸存的物种基因多样性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加剧灭绝的发生。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