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原本就是一种“心理强迫症”

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关于预防的事,都已经讲的差不多了,今天我想说说“恐艾症”的问题,这也是“携手抗艾”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棘手问题,相信每一位会看艾滋病的感染科大夫恐艾,在临床实践中都会碰到。“恐艾症”是指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感觉自己身体不适时,就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从而出现更加强烈的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

恐艾_美国恐艾专家 恐针头_恐艾脱恐网

恐艾_恐艾脱恐网_美国恐艾专家 恐针头

前几年,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或“阴滋病”的“沉默瘟疫”席卷全国报刊杂志,造成很多曾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提心吊胆,怀疑自己被艾滋病所染。针对“阴滋病”的恐慌,国家卫生部从2009年至2011年,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让一群自认为患有“阴性艾滋病”的人经过多次动态检测,证实并未感染艾滋病毒,也没有感染其它传染病。然而,卫生部的澄清并没有完全打消“恐艾族”的疑虑,这群人仍然是“将信将疑,惶惶不可终日”地生活着,并让一些原本正常的人也加入到了“恐艾族”的行列。

恐艾族”大多有一定躯体症状,比如乏力、头晕、头痛、胸痛、心慌、腹痛、消瘦、咳嗽、便秘、视物旋转等,他们会反复上网查询、拨打咨询热线,或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或在多家医院花钱做很多全面的体检,结果仍是阴性,但又总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笔者曾接诊一名青年患者,一年前有过一次婚外性行为,从此坠入“恐艾”深渊。12个月内他查了9次艾滋病抗体实验,从当地市疾控、查到省疾控,再从省疾控、查到国家疾控,结果都是阴性,但他仍然不放心,又辗转打听到我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的院士科研团队恐艾,再次慕名就医,我苦口婆心地与他聊了整整50分钟,仍然收效甚微,后来我改变方式,与他谈心理,诱导出“恐艾”产生的心理症结,最后对“症”下“药”,顽症解除。

恐艾_恐艾脱恐网_美国恐艾专家 恐针头

美国恐艾专家 恐针头_恐艾脱恐网_恐艾

恐艾脱恐网_恐艾_美国恐艾专家 恐针头

恐艾症”确实也是一种病,不是身体的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种顽固的心理疾患,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才能缓解病症。但具体的困难是,这类患者往往拒绝承认自己是心理疾病,反复暗示自己是严重的身体损害。比如,有位患者从医院出来后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指略有破损,继之怀疑这只手可能触碰了医院诊室的门把手,而这只门把手又很可能已经被另外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手碰到过,这样病毒就有可能传染给自己,从而陷入恐慌,不停地在咨询、追问,坚持断定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亟需医治;甚至,他可以详细地给你列举出自己至少12个症状表现都符合艾滋病的诊断。另有一位恐艾患者,自那天去了一次理发店,总感觉脸颊被划破了一下,疑心感染HIV,从此每天无数次的洗脸仍不放心! 更多患者之所以恐艾,还是因为曾经有过“一夜情”的困扰,而细分这些高危的“一夜情”,其实只是触碰过“夜店玩伴”的一些敏感部位而已,还谈不上具备感染HIV的条件。因此,“恐艾”原本就是一种“心理强迫症”。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想不“恐艾”,那就趁早洁身自好,管控自己。安全套虽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也无法彻底避免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风险,这就像“开车上路,虽然系上安全带,你也不能随便乱开一样!”

/uploads/",@me) /}


解锁后查看全文
善款将用于艾滋感染者及艾滋儿童公益
——◆ 大家都在看◆ ——
——◆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