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不行,但我相信未来十年,值得期待。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RNA反转录病毒,它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由于CD4+T淋巴细胞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HIV可以在感染人体的最初期就将自身的遗传物质通过“反转录”过程嵌入宿主细胞的核内DNA上,从而形成稳定的“病毒储存库”。
这些潜伏的、静止的 HIV 病毒细胞可以在淋巴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其它位置的“病毒储存库蓄”中停留数月甚至数年,宿主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而当前的抗病毒治疗无法消除这些感染HIV的细胞,因为它们不在血液中循环,并且随时变得活跃,这些潜在“病毒储存库蓄”被认为是艾滋病治愈的主要障碍。
虽说未来几年内艾滋病实现彻底治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世事无绝对。从发现艾滋病到现在,30多年间,关于HIV治疗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阻止了艾滋病的发展。目前的治疗手段虽然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的病毒载量,使HIV感染者能够过上接近正常的寿命,为将来实现“HIV功能性治愈”打下基础。
“HIV功能性治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治愈艾滋病,即使是停止使用相关药物,“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也不会反弹,能够得到长期有效控制,保持健康。
“HIV功能性治愈”是当前HIV治疗的新思路,国外已经多例相关的报道,比如美国的密西西比婴儿、法国巴黎病例、南非病例等,均是通过抗病毒治疗实现了“HIV功能性治愈”,其体内HIV病毒载量长期低于检测下限,并且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正常。虽说是极其罕见的临床个例,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使大家看到了艾滋病治愈的曙光。
是否能获得“功能性治愈”跟治疗时机有很大关系,在感染极早期治疗会取得极好的效果。换言之,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病毒载量低,病毒复制程度低,身体健康状况好,更有可能获得“HIV功能性治愈”。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确诊HIV阳性后,无论CD4细胞水平是多少,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只要每日坚持服药,病毒载量持续抑制,免疫功能恢复,预期寿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2021版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提到:大多数患者ART后血浆病毒载量4周内应下降1个log以上,在治疗后的3-6个月病毒载量应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意思就是说,通过规范服药,一般在治疗后的3-6个月体内的病毒载量得到抑制,可以实现身体免疫功能的重建,可以获得与普通人基本无异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而最新的研究显示,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意味着不会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HIV(U=U,持续检测不到病毒=不具传染性)。
艾滋病早已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可怕,艾滋病本身并不会致死,只要能够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进行体检,不要抽烟、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生育自己的后代。
随着医学的发展,二合一复方制剂、三合一复方制剂、基于整合酶抑制的复合制剂等,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越来越多的新疗法诞生,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服药更方便。最近,“一月一针”的长效HIV创新疗法已经获批,临床普及指日可待。利好消息越来越多,我们距离艾滋病治愈真的不远了。
综上,艾滋病可以看成是一种可控可防的慢性疾病,除了按时吃药,定期随访治愈艾滋病,基本与普通人一样生活。还是那一句:越早治疗,人体内的HIV病毒储存库就越小,将来越有机会实现“功能性治愈”。
未来十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uploads/",@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