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美国洛杉机加州大学医学中心接诊了一位骨瘦如柴的男患者治愈艾滋病,他只有31岁,是同性恋者,医生发现在他的咽部充满了乳酪状白色的霉菌,几乎堵住了他的食道,这种人体内天然防御系统被彻底摧毁才会出现的霉菌无限大量繁殖的现象,令人无法与传统的免疫机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划等号。随后两周内,病人发热气促,经检查确定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CP),10个月后病人逐渐衰竭死于多种感染,更加使医生们吃惊的是随后又有多例PCP出现,都是年龄轻轻的同性恋者。在美国医学界发现这个新的病魔时,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病例,这究竟是一个个的病症还是相互有关联的一组病症?首先由美国得到了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音译即艾滋病。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发现两年后,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分别在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末梢血中分离出艾滋病相关病毒,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上述三株病毒进行认真鉴定,指出这三株病毒无论是形态上、蛋白质结构上,还是对基因表达、对T4淋巴细胞的攻击能力特性以及其逆转录酶等都是相同的。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于1986年将这三个名称统一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同年6月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二届国际艾滋病讨论会。在这次会上,正式命名该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被发现之后迅速肆虐全球,杀死了成百上千万病人。
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通过联合应用3种或更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遏制住对艾滋病毒的复制起关键作用的逆转录酶,同时针对病毒复制周期内的多个时间点展开治疗。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艾滋病人可以重建其免疫功能,能像健康人一样长期生存。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以来,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已平均延长13.8年,AIDS的死亡率则大幅下降近40%。所以目前鸡尾酒疗法仍是最为推崇的治疗方法之一。
直到2009年, 美国人蒂莫西·布朗在德国柏林夏洛特医院接受艾滋病和白血病治疗经骨髓移植手术,奇迹发生了,随着骨髓不断地造血,布朗的白血病逐渐康复,而且体内新生成的细胞具有令人兴奋的CCR5基因缺失!逐渐的,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在慢慢地消失。布朗被称为"柏林病人"。因为这是全世界第一例,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例。
2018年4月26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BiIA-SG),可有效抑制所有测试过的艾滋病病毒株,并促进清除小鼠体内的潜伏感染细胞。研制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BiIA-SG),在小鼠身上成功进行实验。BiIA-SG通过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CD4蛋白,能有策略地伏击艾滋病病毒,保护细胞不被感染。另外,基因导入的BiIA-SG可以在小鼠体内持续发挥功效,并且清除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因此,这项研究为BiIA-SG作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治愈艾滋病,用于艾滋病病毒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概念验证,相比目前治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药物,新药物效用有明显改进,研究团队希望新药物有望真正成为首个“香港制造”,适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药物。
艾滋病治愈未来不是梦。艾滋病患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uploads/",@me) /}